Board logo

標題: 污染因素 台北赤蛙預測分布與實際差很大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rgos    時間: 2011-8-20 13:04     標題: 污染因素 台北赤蛙預測分布與實際差很大

污染因素 台北赤蛙預測分布與實際差很大[url=http://tw.rd.yahoo.com/referurl/news/logo/einfo//SIG=10nnp759c/*http://e-info.org.tw/][/url]
實習記者李柏毅報導

東華大學兩棲類保育研究室最近以溫度、濕度與海拔等環境因子,推算出多種蛙類的分布圖,呈現出在沒有人為污染的情況下,原本適合蛙類生存的家園。龔文斌介紹,研究團隊是使用預測軟體Maxent,用已確認的物種分佈點,搭配適當的環境參數,來推估物種的潛在分佈情形。若能以此「及早發現稀有物種,對於保育將會是非常有助益的。」

另外,推估結果也顯示,預測資料與實際調查資料有極大的落差,原因可能是部分地點人類難以進入調查,但也可能是人為棲地破壞的影響。

舉例來說,研究人員龔文斌最近在該機構發行的《青蛙小站電子報》為文指出,台北赤蛙可能的棲息地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南部的平原及丘陵地區,但實際的調查紀錄卻顯示,目前已知的分佈點侷限在新北市、桃園縣、台南縣和屏東縣的幾處水田和埤塘。

由於台北赤蛙本身對環境相當敏感,特別是對毒物的耐受性非常低,因而近10年來因為人類大量在濕地、草澤等台北赤蛙的棲息地上傾倒廢土,加上水田休耕、田埂水泥化、大量施用農藥及除草劑等行為,所以使得原本成帶狀分布的台北赤蛙,只在台北(三芝、石門)、桃園(龍潭、楊梅)、台南(官田)、屏東(內埔、萬巒)等處有實際觀察紀錄。

目前該團隊已發布的研究對象還包括,台北樹蛙、史丹吉氏小雨蛙和橙腹樹蛙

至於造成預測與實際分布落差的原因,兩棲類動物學家、東華大學教授楊懿如表示,預測主要根據溫度、濕度與海拔等環境因子,但生物實際分布仍會受到人為破壞、污染及物種間競爭等影響,因此通常預測會比實際分布廣泛。

楊懿如進一步指出,居住在乾淨溼地及溼地邊石縫或土穴的台北赤蛙,當環境稍有污染時,族群數量就會大減,故可作為草澤溼地的指標生物,判斷該地區環境品質。而蛙類在生態系上主要扮演消費者的角色,可以控制蟲害,也可以作為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。




歡迎光臨 SOE 鵡林鸚雄之寵物公園 (http://soe-parrot.com/old/) Powered by Discuz! 7.2